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本院动态
地调院祁晓鹏荣获中国地调局图幅填图科学家荣誉称号
来源:区调与矿产勘查公司 作者:杨杰 时间:2019/4/12 浏览:1379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推进地质填图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3月28日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填图科学家,共评选出首席填图科学家34人,图幅填图科学家156人,地调院祁晓鹏同志成功入选图幅填图科学家,并荣获图幅填图科学家这一光荣称号。

    2011年,地调院中标青海沱沱河地区区调项目,这是地调院承担的首个区调项目。工作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常年温度平均-10℃,遍布沼泽,交通极为困难,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接到项目工作任务后,祁晓鹏同志勇担重任,担负起项目负责一职,亲自去有经验的地质队伍、道路施工队伍沟通技术难题,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及物资补给方案,掌握了数字化填图的方法和技术,手把手将学到的技术方法教给了组内其他技术人员。此外,在项目人员出现高原反应、情绪低落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安全意外的发生,并组织项目人员时常开展谈心活动,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工作中,白天给自己永远布置山最高、路最难的路线,晚上组织理论学习,解决存在的问题,休息日带领车队去牧民家,实地了解工区道路情况,以备后面开展工作所需。在他的带领下,使得项目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作为项目负责人,祁晓鹏同志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和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带领项目组成员充分发挥中陕核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困难视为磨练自身意志的手段,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区调项目负责人,为地调院培养出第一批区调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祁晓鹏同志在2013年又挑起了东昆仑山填图这块硬骨头。该项目地处东昆仑山东段,海拔高,山体切割深,相对高差达一千米以上,多数地区车辆无法通行。面对工区极差的交通状况,祁晓鹏同志并未退缩,也未在工作质量上打折扣,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亲自带领人员背着简易帐篷、食物等生活物资,翻山涉水,以“打游击”的方式坚持工作,全面完成了项目填图任务。项目在基础地质填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工作区发现早古生代蛇绿岩和榴辉岩,为探讨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昆仑山填图项目的设计、野外验收、成果报告都被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评为优秀级。


    2015年,面对人员紧缺的情况,祁晓鹏在编写尕日当地区区调项目报告的同时,又承担起了“新疆巴里坤县石头梅一带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该项目位于新疆三塘湖地区戈壁滩,夏季温度经常在40度以上,酷热难耐,极易发生中暑。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他白天带领人员进行踏勘和填图,晚上学习准噶尔地区地质资料,深夜编写尕日当区调报告。常年的野外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胃溃疡,但是他仍坚持在一线,忍着胃痛经常熬夜加班,通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厘定和建立了该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格架和序列,发现一处具有较大潜力的金、铜矿点。因在地质、矿产方面成果显著,该项目设计、野外验收及报告均被评为优秀级。
    在完成项目生产任务的同时,祁晓鹏同志特别注重科研攻关工作,依托项目成果,在《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祁晓鹏同志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填图专家,并为地调院培养了一批优秀区调工作者,在他的参与下,共完成1:5万地质填图12幅,面积约5040平方千米,在基础地质及矿产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后续地质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他带领的项目组多次获得地调院先进工作组称号,个人先后获得集团公司“2011-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地调院优秀员工、优秀党员、优秀管理者等多项殊荣。

    不忘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初心,正是他多年的坚守与拼搏,换来了填图科学家的光荣称号。这一殊荣的获得,为中陕核地调院加强区调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地调院以后承担中国地调局重点区调项目奠定了重要的基石。